学走杨式太极步正确走法和要领(杨式太极怎样练内功)

学走杨式太极步正确走法和要领?

杨式太极拳有最基本的五个步型,即弓步,仆步,虚步,丁步,弓步如揽雀尾之姿式中的挤式按式或野马分鬃式等;其正确姿势应是,前腿成弓步,前脚踏实,足尖与膝盖在同一垂线上,后腿蹬直,全身重量压在前腿上,形成前实后虚之弓步,虚步如白鹤亮翅,倒卷肱之定式等,虚步正确姿式应为,前腿足跟点地,全身坐在后腿上,是前虚后实之姿势,仆步如单鞭下式等,仆步的正确姿势是,一腿屈膝下蹲,另一腿伸直,全身坐在下蹲之腿上,两脚尖平行,丁步则是转身瞪脚的转换式;即一腿屈膝大蹲,蹲至膝平,全身坐在该腿上,另一腿屈膝半蹲,脚尖点地。

杨式太极怎样练内功?

坐腿转腰胯。

重心自右脚涌泉穴略后移至右脚跟,腰右转,收右胯,撇右脚,渐渐坐实右腿(重心100%在右脚),右膝与右脚尖上下相应,臀部与脚跟齐平。

一动无有不动。

当以右脚跟为轴外撇时,合左胯;当右脚掌一着地,左脚跟应随之离地外展,以便身法、步法相随,动作顺达。

肩胯相合。

腰右转时,肩在转,胯也应同时右转。

如果腰肩转而胯不转,则成了扭腰,因此说转腰胯比转腰更为确切。

杨式太极走胯方法?

陈氏还保留着所谓的螺旋缠丝,所以它的重心移动采用胯走后下弧,老的练法是背丝扣,这些重心移动的方法无非是使你的身体上身形成一个左旋右转,从而实现以身带手。

我们说螺旋缠丝,身体主干的转动是公转,稍节的转动是自转,稍节的转动一定是在身体公转带动下的转动,这是陈式太极拳最核心的东西。

杨氏太极拳重心移动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胯走下弧,身体左旋右转几乎是没有了,也就是身体重心左右的移动没有了,基本是前后的重心移动,所以这种前后的重心移动采用胯走下弧,或者说裆走下弧,这样身体没有公转了,所以就谈不上螺旋缠丝,但是不是说杨氏就不是以身带手了,它也是以身带手的,无非它前后重心移动的比较多,在前后重心移动的过程中胸向不发生变化,杨氏练起来比较容易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式的套路更适合健身人群,因为它简单易学。

步伐上的区别。

陈氏和杨氏在步伐上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步伐的转换,包括各个方向的转身,你就要把重心坐在实腿上,虚腿才可能轻便灵活。

不同的是陈式太极讲究“旋左胯开右步、旋右胯开左步”,这个跟杨氏太极拳在步伐转换上是不一样的。

杨式前后步伐比较多,把重心移到前腿之后,重心要稳固在实腿,也是一个旋转下沉,把重心坐在实腿上,这个“旋转下沉”,杨氏有的人叫“旋胯”,也有人叫“扣胯”,收步完了之后不停,直接把步子开出去。

陈氏是“旋左胯开右步、旋右胯开左步”,也就是开步时实腿还要再旋一下,杨式太极拳没有这个要求。

两胯旋转在杨式套路里边的具体运用

两胯旋转在杨氏套路里边的具体运用比较简单,重心移动大都是“裆走下弧”,即实腿的胯“一松一沉”,胸向不发生变化,就把重心移到了另外一侧,由前向后移或由后向前移都是如此。

实腿的这种“一松一沉”还是为了腿脚蹬地,也就是实腿在蹬地时能够使上劲。

我们再看步伐转换,关键就是在实腿重心的固定上,不管叫扣胯还是我们说的旋转下沉,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要把你的身体重心100%的稳固在实腿上。

那么在你稳固身体重心在实腿的同时,虚腿的胯会往前往上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身体带动两腿,杨氏在重心移动的过程当中,也是要以身带手。

在步伐转换的时候,练杨氏的朋友一定要掌握好这个旋转下沉,稳固重心。

我再归纳一下:

我们练杨式的朋友,要学会两胯在套路里边的具体运用,只要掌握两点:

第一裆走下弧,实腿的胯一松一沉,蹬地移重心;第二掌握好在步伐转换的时候,实腿的一个旋转下沉,或者叫扣胯,一定要把重心稳固在你的实腿之上。

大家只要在这两点上下功夫,我可以保证练习杨氏套路的水平会有一个大的提高。

怎样练好“太极腰”,练太极拳如何转腰胯,打杨式太极拳就是练腰?

个人觉得,先学会静心,放松,最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学走杨式太极步正确走法和要领(杨式太极怎样练内功)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