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0时至24时,辽宁省新增1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大连市报告;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丹东市报告。无新增治愈出院病例。
辽宁的风险地区
风险地区
风险等级
城关街道海洋村沙岗屯
中风险
新华街道小寺社区
中风险
辽宁各地区疫情风险等级
地区
风险等级
地区
风险等级
葫芦岛市
低风险地区
朝阳市
低风险地区
盘锦市
低风险地区
沈阳市
低风险地区
大连市
2个中风险
锦州市
低风险地区
本溪市
低风险地区
鞍山市
低风险地区
营口市
低风险地区
铁岭市
低风险地区
丹东市
低风险地区
辽阳市
低风险地区
阜新市
低风险地区
抚顺市
低风险地区
截至11月9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33例(含境外输入141例),治愈出院463例,死亡2例,在院治疗68例(本土62例、境外输入6例)。目前,尚有85例(本土70例、境外输入15例)无症状感染者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关于非必要不离连的再次通告
大疫经指办发〔2021〕48号
为保障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外溢风险,进一步落实非必要不离连要求,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决定,从即日起,离连人员须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国务院行程卡、辽事通健康码绿码,并履行离连审批手续。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单位出具公函,并由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加盖公章;其他人员由所在街道出具公函,并由街道主要领导审批同意,加盖公章。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的离连人员须持有集中隔离组出具的解除集中医学观察证明方可离连。
来连中转当日离连的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且承诺不进入社会系统的前提下,可凭当日抵连凭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国务院行程卡和辽事通健康码后离连;中转过夜的离连人员,提供抵连凭证及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国务院行程卡和辽事通健康码后离连。
特此通告。
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办公室
2021年11月9日
大连地区高速公路
部分收费站实施交通管控
根据辽宁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综合组交通管控专班的工作要求,11月10日8时起,辽宁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大连地区高速公路的庄河等36个收费站实施交通管控,即入口封闭(疫情防控物资车辆和抢险救援车辆持通行证仍可通行),出口正常通行。
为尽量满足城市主要出入口车辆便捷出行,大连等16个收费站保持正常运营,由大连市防疫部门在入口设置疫情防控服务监测点,严格落实离连司乘人员卡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查验,全力阻断疫情传播渠道。管控结束时间另行通知。
沈阳疾控发布紧急健康提醒
11月7日起,将大连市全域纳入重点管控地区(庄河市已于11月4日纳入重点管控地区)。沈阳市疾控中心紧急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1、11月7日(含)起,大连市来(返)沈人员一律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限至来(返)沈后满14天,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庄河市管控正常不变,即10月23日从庄河来(返)沈人员一律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限至来(返)沈后满14天,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
2、对10月14日(含)至11月6日从大连市来(返)沈的人员,请尽快到附近核酸采样点进行1次核酸检测,并按要求进行14天健康监测。前往核酸采样的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保持一米距离,如实告知旅居史。
3、请上述相关人员,尤其是健康码、行程卡出现红码或黄码的人员,立即主动向所在地社区(村屯)、工作单位或所住酒店报备,按要求配合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4、遵守疫情防控规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如隐瞒旅居史、使用非随身手机(或非常用手机卡)出示行程卡、拒不报备或不配合,妨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将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辽宁疾控发布健康提醒
本轮疫情已波及多省,辽宁省内大连疫情仍在发展中,截至11月8日24时,我省大连市累计报告45例本土确诊病例、5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1月9日大连市新增庄河市昌盛街道将军湖社区铭润福邸小区等10个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目前,大连市共有13地划定为中风险地区。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到人、物、环境同防。为保护全省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省疾控中心紧急提醒广大居民要做到:
一、请及时关注所在地区疫情形势变化及防控要求,有涉疫地区旅居史、与病例活动轨迹重叠的人员须主动报备,或发现健康码变为“红码”或“黄码”的人员,配合做好信息登记、核酸检测、隔离、消毒等防控措施的落实。
二、少流动,少聚集,近期非必要不离辽、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报告阳性病例地区,不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及健康状况不明的人员接触。
三、建议从外省来(返)辽以及近期有报告阳性病例地区旅居史的人员,及早做1次核酸检测,并自我健康监测14天;如有发热、乏力、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四、时刻牢记《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
1.勤洗手。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2.科学戴口罩。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就医时,拥挤时,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戴口罩。
3.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4.少聚集。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5.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敬酒不闹酒,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6.遵守1米线。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要保持 1 米以上社交距离。
7.常通风。家庭人多时,房间有异味、油烟时,有病人时,访客离开后,多开窗通风。
8.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消毒。
9.保持厕所卫生。勤清洁厕所,马桶冲水前盖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地漏水弯有水。
10.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有症状时,及时就医。
11.疫苗接种。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积极配合疫苗接种,保护个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