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第十八章记载的是孔子弟子子张和孔子的一段对话:“子张学(问)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子张也是孔子的一个著名弟子,《论语》中还专门有一篇《子张》。
孔子的著名弟子,除了“四门十哲”之外,还有三位:有若、曾参和子张。
其中的前两位:有若和曾参,在《论语》中分别被称为“有子”和“曾子”(因这些话语是其弟子记载的);子张小孔子48岁,应是最年轻的弟子了。
但其很有个性,也很能干,被子游称为“为难能也”(《子张》)。
此次是子张向孔子请教“干禄”。
“干禄”在古代是一个专有名词,“干”者,求也;“禄”者,俸禄也。
所以“干禄”也就是“求仕”,即“想做官”(古代还有“干谒”一类的诗,即请求拜见的诗)。
孔子对此的回答是:“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就是:说话要做到少犯错,做事要做到少后悔,这样“官”就能做好了(俸禄就在其中了)。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言寡尤”呢?孔子的回答是:“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要准确理解这句话,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其中的“阙”字。
查阅几位著名学者的注释,都是将其解读为“保留”“空缺”。
如杨伯峻先生在其《论语译注》中的解读是:“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地方,谨慎地说出,就能减少错误。
”钱穆先生在其《论语新解》中的解读是:“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
”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的解读是:“多听,保留有怀疑的地方,谨慎地说那可以肯定的地方,就会少犯错误。
”这样的解释,是将原文句读为:“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我认为,此处的“阙”字,不应读quē,而应读jué,是“去除”的意思。
从而该句的意思就是:“通过多闻去除疑问,对其余没有疑问的也要谨慎地言说,这样就会少犯错误。
”这样的理解,是将“多闻阙疑”作为一个整体,并与“慎言其余”相对。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种解读哪一个更合理、更合乎逻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