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庸第几章?(极高明而道中庸什么意思?)

提及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庸第几章?(极高明而道中庸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吉的介绍吧!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庸第几章?

此句出自《中庸》第二十七章,原文如下:

大哉圣人之道!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後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极高明而道中庸什么意思?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意思是:

虽然自己已经达到了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世事洞明,明察秋毫的境界,在对待实际生活问题上还是要保持大智若愚,保持说话做事能不偏不倚,持中守道,不要不及也不要过,掌握好处理事情的分寸,不走极端。即是不守两端,取其中间,符合世间的守常之道。

“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什么意思?

《中庸》说: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意思是说,君子既要尊重德性,又要讲求学问;既要充实广大,又要穷尽精微;既要有高明的理想,又要有合于中庸的行为;既要熟悉旧的知识,又要不断认识新的事物;既要笃实厚道,又要娴习礼仪。

尽管尊德性指的是发扬自己先天的善性,这里是从性善论出发的,是唯心的;但道问学也包含着后天学习和努力的成分。

这里也初步接触到思想道得品质的形成与掌握文化知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两个途径是相依并进、相辅相成的。

这也还是有一定的合理因素的。

尽细微致广大的意思?

既要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又要尽心于精细微妙。

致广大而尽精微原文?

这段话原文如下: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参见《礼记·中庸·第二十七章》。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庸第几章?(极高明而道中庸什么意思?)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