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太空为什么是完全失重?(太空上失重是什么感觉啊?)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俭的介绍吧!
太空为什么是完全失重?
太空中的失重来自于航天飞机和空间站在轨道上运动的离心力,这些作用于航天飞机和宇航员身上的离心力恰好与地球的引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因此,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就都不会掉到地球上。必须在与地球保持应有距离的轨道上以准确的设定速度运行,以便使地球的引力与航天飞机在轨道上运行所产生的离心力相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与离心力的矢量差产生的。
当宇航员在太空绕地球匀速旋转时,地球对宇航员的引力与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宇航员感觉不到任何重力的存在,这就是完全失重,有时简称失重。
太空上失重是什么感觉啊?
首先说明,太空中的“失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重。而是一种类似于失重的特殊状态。
失重的定义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仔细考虑就会发现,这个定义给失重现象定了一个前提,那就是重力场的存在。没有重力场,也就没有重力,也就不存在失重现象。换句话说,按照这个定义,失重现象只会出现在天体的引力范围内。对于没有引力场的太空(或小到可忽略,或有离心加速度平衡掉,这里都归在没有引力场的范围里),由于不存在重力,按照上述定义也就不存在失重现象。
而太空中那没有重力的状态,由于感觉与失重相似,所以习惯上也称为失重。太空中的“失重”状态,是一种脱离力场的状态,或说完全没有重力的状态。这从航天员在航天器上悬浮的情况就可以知道。
如果在太空中失重飘走了怎么办?
如果在太空中失重飘走了,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失重状态下无法控制身体的方向和速度,导致易发生飘走的情况。
2.如果飘走了,需要及时启用空间站或飞船的急救设备,如专门的推射器或马达等,以便追回失去的人员。
3.同时,在太空行动时必须穿戴身体固定装置,以防被失重的气流冲击而飘走。
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完全失重状态吗?
不是完全失重,人在太空中绕地球运动的时候仍然要受到地球的引力(重力)作用。但是,这时候的重力完全用来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了,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零,对悬挂的绳子拉力为零,这叫做失重。可见失重的时候只是对支持的压力为零,或者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而不是不受到重力。
太空中为什么会失重?
失重状态是由于地球的引力变小,引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就质量一定的天体来说,物体离它越远,所受它的引力越小,即重力越小,在足够远的距离上,它的引力可以忽略不计。
宇宙中不只一个天体,众多天体的引力会形成一个引力场。因此,太空不会是失重环境。如在地月系统中,只考虑地球与月球的引力,在地球与月球之间的某些点上,地球与月球的引力相互抵消,重力为零。
绕地球飞行的载人飞船,离地面一般只有几百千米,其周围太空也不会是零重力,而只能是轻重力,即重力比地球表面上小。
航天器在环绕地球运行或在行星际空间航行中处于持续的失重状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实际上只有航天器的质心处于零重力,其他部分由于它们的向心力与地球引力不完全相等而获得相对于质心的微加速度,这称为微重力状态。
扩展资料
失重状态对人体的影响
失重会使水份在人体内的分布发生变化。由于失去重力的作用,面部水份分布会增多,就会出现眼窝肿胀,面部水肿,眼帘变厚,皱纹消失,血浆容量减少,细胞内液丢失等现象失重还会使人体内心血管功能产生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1、心功能下降。例如:心肌质量减少,收缩力下降等。
2、冠状动脉和冠脉微血管的组织结构改变,毛细血管血液淤浸,出血,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破裂。
3、心肌的生化改变,如蛋白质合成减少,脂质堆积,心肌胶原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减少,钾钠离子减少。
4、主动脉,腹主动脉有明显的内膜增生,脂质沉积,毛细血管萎缩,内皮细胞肿胀等。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