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地理是什麼?(地理的方位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康的介绍吧!
地理是什麼?
所谓地理,即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规律的学科,范围包括上到对流层,生物圈,水圈,下到沉积岩石圈。地理的重点是时空这个概念,即任何事物的时间空间分布,发展演变规律等。另外,人地关系也很重要,自然和人文是不可分割的。
地理的方位是什么意思?
从地理学角度来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方向。东、南、西、北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等为中间方位。
2、方向和位置。
方位是汉语词汇,意思是物标的水平方向。方向位置。东、南、西、北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等为中间方位。方位是各方向的位置。四方位或基本方位就是东、西、南、北,相对方位是前、后、左、右、上、下中。
地理位置概念?
地理位置包括方位和经纬度以及与其他区域的界线和山脉方向的位置以及在政治文化地理上的重要位置。
比如河北省邯郸市,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太行山东麓,经纬度为北纬N36°37′31.61″,东经E114°32′0.27″。是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省交界区唯一的特大城市。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要冲、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区腹心,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为中国三大经济圈所环绕,地处京津冀经济区内,东进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接,南下可与珠三角经济圈联系。
“地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4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谓之理。”
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尚书-禹贡》和《山海经》等。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在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geo+graphica)这个术语,意思是“地理”或“大地的记述”,并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
什么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没有多大的本质区别,都是地理名词。如果要做一定的区分,地理事物侧重于静态的地理要素,如山川河流,植被土壤,聚落建筑等等;而地理现象则偏重于动态变化的地理要素,如流云飞瀑,冷暖干湿,人文风情等等。地理要素包罗万象,既有自然地理要素也有人文地理要素,只要与地理相关的都可归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
因素和位置有什么区别?
纬度位置是指某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上所处的位置,纬度因素是指影响某地理事物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