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目出自哪?(中国古代说的“八目”指的是什么?)

提及古代八目出自哪?(中国古代说的“八目”指的是什么?)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峰的介绍吧!

古代八目出自哪?

八目,即为“八条目”,是儒家提倡的个人进行道德修养和立身治世的八个步骤。

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出处:

“八目”出自《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八目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中国古代说的“八目”指的是什么?

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八目是儒家提倡的个人进行道德修养和立身治的八个步骤。它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目是指?

八目,指“八条目”,《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是儒家提倡的个人进行道德修养和立身治世的八个步骤。它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把认识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政治论的治国、平天下联成一个不可分离的体系,这使儒家的道德论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更加适应封建宗法等级制的需要,更加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天下平。”

《大学》的“三纲”、“八目”是什么?二者的关系如何?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也有人根据“三纲”和“八目”之间的联系而总结出“六证”。六证:止、定、静、安、虑、得。

礼记八目包括?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目,即为“八条目”,《大学》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是儒家提倡的个人进行道德修养和立身治世的八个步骤。

儒家的“八端”“八目”是指什么?

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八目是儒家提倡的个人进行道德修养和立身治的八个步骤。它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代八目出自哪?(中国古代说的“八目”指的是什么?)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