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的名人事例?
1、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2、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著名的作家。
3、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一生功绩卓绝,这与他的一次拜访不无关系。
一次,富兰克林到一位前辈家拜访。
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正常标准低矮的门。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
“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不要忘记了”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看成最大的收获,牢牢忘记住了前辈的教导,并把它列入他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
熟能生巧勤奋成才的故事简述两例?
熟能生巧的故事
宋代有个叫陈尧咨的人,射箭技术极为高超,常因此而骄傲。
一天,他正在给大家表演射箭,箭全射中靶心,于是就向旁边卖油的老头吹嘘起来。
然而老人却说:
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手法熟练而已罢了。
说着,拿来一个葫芦,在葫芦口放上一枚铜钱,用勺子舀了一勺油,高高地举起倒了下去。
倒下去的油像一条线一样穿过钱眼而过,金部流进了葫芦,而铜钱上一点油也没沾上。
老头说:
干任何事都一样,熟能生巧。
这个成语指做事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做得更好。
勤奋成才的故事
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刺股悬梁:
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