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的空洞在文中指什么?
在文中,臭氧层的空洞指的是大气中臭氧浓度的减少区域,也称为臭氧空洞。
它是指南极和北极之间高纬度地区出现的臭氧严重减少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
这种臭氧减少主要是由于化学物质,如氯氟烃等人为产生的化合物的排放,而不是自然因素所引起的。
臭氧层的空洞会导致紫外线的增加,进而可能对地球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原因是?
你好,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体,如氯氟烃(CFCs)和卤代甲烷(HCFCs)等,这些气体在大气中逐渐分解并释放出氯原子和溴原子,这些化学物质会破坏臭氧层中的臭氧分子,导致臭氧层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形成空洞。
此外,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其他大气气体的浓度也会影响臭氧层的形成和稳定性。
南极为什么出现臭氧层空洞?
臭氧在大气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其最大浓度在中纬度24千米的高空,向极地缓慢降低,最小浓度在极地17千米的高空。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
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活动化学假说:
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为此,于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订了限量生产和使用氯氟烷烃等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
南极为什么出现臭氧层空洞?
臭氧在大气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其最大浓度在中纬度24千米的高空,向极地缓慢降低,最小浓度在极地17千米的高空。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
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活动化学假说:
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为此,于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订了限量生产和使用氯氟烷烃等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
臭氧空洞的原因?
题目中的“臭氧空洞”指的就是地球上面的臭氧层中的某些地方形成了一种空洞了,空洞的里面没有了臭氧,这种情况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据科学家们分析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之后形成了一个报告,指出人们使用的冰箱中的制冷剂“氟利昂”是令臭氧层形成了空洞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