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桂鱼正宗做法(臭鳜鱼两种做法区别)

臭桂鱼正宗做法?

材料:

臭桂鱼1条,冬笋30g,冬菇2朵,五花肉50g,姜10g,香葱1棵,香菜1棵,红菜椒20g,料酒30ml,油30ml,酱油15ml,胡椒粉5g,白砂糖10g

做法:

1、臭鳜鱼洗净并擦干,在鱼身上切两个十字形切口,切口深0.5cm。

用1汤匙料酒涂抹鱼身内外,腌10分钟;

2、五花肉去皮,切成0.5cm见方的小丁。

冬菇用温水浸泡1小时至泡发,去蒂后切成0.5cm见方的小丁,冬笋切成相同大小的丁,红菜椒也做相同处理。

香葱切段,老姜切片;

3、中火加热平底不粘锅中的油至5成热,放入臭鳜鱼煎至两面金黄色,取出备用;

4、锅中留底油,大火加热至6成热,爆香香葱段和姜片,放入肉丁炒至变色,放入冬菇、冬笋丁翻炒2分钟,烹入剩余的料酒、酱油,放入鱼加适量热水(没过鱼身),调入白砂糖和白胡椒粉,大火煮开后小火烧5分钟,翻面再烧5分钟,先将鱼取出装盘;

5、改大火收浓汤汁,锅中放入红菜椒丁翻炒均匀,将汤汁淋在鱼身上,撒香菜即可。

臭鳜鱼两种做法区别?

臭鳜鱼的做法分别为徽派和湘派。

徽湘两派最大的区别在发酵,徽派崇尚自然发酵,只用盐;而湘派则改用臭卤或臭豆腐腌制鱼肉。

现在少能吃到徽派传统的盐腌臭鳜鱼,街头巷尾遍布的湘菜馆,让湘派用王致和臭豆腐快速腌制臭鳜鱼真正名满天下。

徽派臭鳜鱼配料繁复,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见长,选一斤半左右的大条臭鳜鱼,多用红烧调理,除了通常的姜蒜,还配笋丁、五花肉丁、青蒜佐之,大伙猛攻,汤汁浓稠,鱼肉外皮软嫩,内肉紧实,动物脂肪提升鱼肉的鲜美,突出本味,近些年,为了顺应市场,徽派系臭鳜鱼也会佐以辣椒。

湘派最惯常做法是干锅,多以八两左右的小条的鳜鱼,两面煎黄,以少许洋葱丝垫底,配小米辣,点睛之笔是加入紫苏,小火煨锅仔,口味是多油少汁的热辣鲜香。

臭鳜鱼的特点?

臭鳜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属于鲤科鱼类,俗称“鳜鱼”、“鳜子鱼”。

它的体型较大,体色以灰褐色为主,有黑色斑点,头部和背部有鳞片,肉质较为细嫩,味道鲜美。

臭鳜鱼的特点臭鳜鱼生活在淡水环境中,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淮河等流域。

它们的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寿命较长,可以活到15年以上。

臭鳜鱼的营养

臭桂鱼是什么?

臭桂鱼又名臭鳜鱼,是汉族传统名菜,徽州菜的代表之一,源于安徽省徽州地区(徽州即现黄山市一带),流行于徽州地区。

初次见到的人不敢下筷,因为鳜鱼发出的似臭非臭的气味,叫人有点担心。

其实,你一点不用担心,这决不是菜变味而发出的异味,这是这道菜独有的风味,当你吃一口后,你会惊讶地发现它的味道是那样的鲜美,这就是徽州、新化的名菜臭鳜鱼。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臭桂鱼正宗做法(臭鳜鱼两种做法区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