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窑洞最多的地方?
河南境内窑洞最多的是荥阳西边的高山镇和巩义。
河南特色的窑洞,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居形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靠崖窑和地坑院很多。
在郑州附近,尤其是荥阳西边的高山镇和巩义有相当多。
从建筑史研究的角度上,康百万庄园要远远比陕西的窑洞更具价值。
河南的窑洞是依山横向而打,有别于陕西的先挖坑在坑内横向打洞,一般河南的窑洞打好后会,用当地河道特有的红石头堆砌一圈加固一圈。
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势,最有特色的当属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村南街的窑洞
起源
窑洞是黄土高原、黄河中游特有的文化现象。
黄土世界各大洲都有,其它大陆也有,但没有别的地方像中国这样一连块63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而且从地质地貌意义上以黄土命名,是堆集起的唯一的大高原。
中国的黄土高原东到太行山东麓,西到日月山乌鞘岭,南到秦岭伏牛山北麓,北到长城。
长城是黄土地的北部边沿。
黄土高原横跨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和青海。
犹如一张弓,而弓背恰在荥阳广武山的尽头处。
大自然在荥阳的南部就形成了抬升地段,一抬升,就进入了伏牛山辖区,山阻挡了黄沙黄水的侵入,那里有的是窖洞,却不是黄土窖洞。
窑洞属于穴居,自从有人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河南不如南方那样木结构还雕刻的那么细,普通的平原民居多是抬梁式木构,硬山的多些。
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村:
红色的鹅卵石是石洞沟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它具有坚固耐用的自然特性,所以从古到今,村民建院盖房、挖掘窑洞,都离不开石头,村民普遍使用的最经济的建筑材料就是红石头。
据说,房屋或窑洞墙面上垒砌的石头越参差不齐,其年代就越久远。
如已被拆除的老学校,全用石头砌墙,足有一米多厚,冬天不用生火取暖,夏天不用风扇空调。
其中杜甫故里就是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
康百万庄园更是十七十八世纪黄土高原堡垒建筑的代表。
三原地坑院景区开放吗?
三原地坑院景区开放了,全年免费开放。
三原地坑院景区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新兴镇柏社村,始建于晋代,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相比河南三门峡的陕州地坑院,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鲜为人知,也无需门票。
柏社村其实也分为旧村和新村,绝大多数人住在新村的房屋里,所以当你导航来到柏社村,不要以为走错了地方,这个外表普通的关中村落中,藏着中国最奇特的民居建筑类型。
柏社村旧村中目前保存有完好的地窑有148院,大多数已经处于荒废状态,经常有人居住的地窑有25院。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这是对地坑院村落的最真实写照。
其实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人类的住所就是这种圆形或方形的地坑式窝棚,这大概就是地坑院的雏形,当然,远古先民们的窝棚没有这么大,只能容纳几个人。
三道塬是河南什么地方?
三道塬是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