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与元宵的区别与吃法 元宵和汤圆的来历和区别

汤圆与元宵的区别与吃法?

答:

汤圆和元宵的区别是汤圆是用糯米面包的,皮薄馅大软糯,容易煮熟,一般都是煮熟后带汤吃。

而元宵也是用糯米但是通过滾的方式搖出来的,因此外皮较厚比汤圆硬,吃法可煮可炸,煮时费时,中途需多次添水方可煮熟。

元宵和汤圆的来历和区别?

来历:

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传说:

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阳春三月,化为一位卖汤圆的老翁于西湖边叫卖。

这时许仙恰巧走过便要了一碗,一不小心,一个汤圆滚落西湖,被白蛇吞了。

于是白蛇成仙,化而为人,与许仙结为夫妻。

区别:

1、做法不同。

元宵是滚出来的,馅儿切成小块,放在铺了一层江米面儿的柳条笸箩里,不断地筛滚,一边筛滚一边洒水,形成元宵。

元宵只有甜的。

汤圆是用糯米加水,连水带米用石磨磨,磨出的糯米粉沥干冷藏三四天,然后加水和成团,放几小时做外皮。

2、饮食节日不同。

元宵是元宵节的节日饮食。

汤圆是南方人春节、初七、上元节(元宵节)的节日饮食,也是南方人招待从远方回家的家人、家庭聚餐的传统食品,其意义和北方的饺子相当。

元宵就是汤圆这种说法对吗?

说法不对元宵不是汤圆。

1、在制作方式上,元宵是将馅料制成整齐的形状,然后放在糯米粉中不停翻滚,馅料被滚成球状也就成了元宵。

而汤圆则是用糯米和水制成汤圆皮,像包饺子一样包住馅料制成的。

2、在馅料上汤圆与元宵也有很大的不同,对比之下,汤圆的馅料更加丰富,甜、咸、荤、素,馅料是五花八门的,还包括无馅汤圆,而元宵馅料主要是香甜口味,馅料中多放白糖、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食材。

3、在口感上汤圆软糯,馅料细腻,汤汁清亮,元宵筋道,里面的馅料也更有嚼劲,因为元宵是滚出来的,下锅时,糯米粉混入汤中,汤汁会更粘稠,但放心,这是糯米浆水,可以食用。

怎样区分元宵与汤圆呢?

区别:

1、制作方式不同。

“元宵”是放好馅料后手工“摇”,使用的糯米粉是将糯米泡后再用石碾子磨制。

馅料是硬的,常常加入各种果料。

一般馅料会被切成小方块,然后沾点水,在满是干粉的笸箩里来回滚,直到所有的馅料都被裹住。

因为元宵表面也是干粉,下锅以后会混汤,吃起来也更有嚼劲。

而“汤圆”呢是用水磨湿粉包制出的。

先和面,然后做出圆形的剂子来,放小块馅料,再把面团抱紧。

糯米粉包制时能放入更多的油脂,馅料也不会出现大的颗粒果料,所以汤圆吃起来,口感软滑细腻。

2、外观不同。

元宵外观浮粉,汤圆外表光滑;

3、口感不同。

元宵嚼劲十足,汤圆软软糯糯;

4、汤水不同。

元宵汤水乳白色,汤圆汤水清澈。

因为二者的制作方法和用料都有所区别,因此在保存时间上完全不同。

元宵表面浮粉,外层糯米粉极易吸水受潮,最好不要超过两三天,要尽快使用。

汤圆保质期较长,可达到半年至一年,可以冷冻保存,随吃随取。

注意:

煮元宵和汤圆都应该开水下锅,同一方向略作搅动翻转,开锅后转小火,每开锅一次加一次冷水,大概两到三次即可。

凉水锅煮会煮破漏馅儿,影响口感和外观。

北方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

比如机器制作元宵,拌好馅料,把馅块放入像打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机器开动后,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所以,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分变糊。

而南方的汤圆做饭,和包饺子类似。

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用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

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区别之一。

包汤圆的过程也像包饺子——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放入馅,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

汤圆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分,很粘,这些和元宵都是不一样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汤圆与元宵的区别与吃法 元宵和汤圆的来历和区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