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什么是“金文大篆体”?(金文和篆的区别?)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赞的介绍吧!
什么是“金文大篆体”?
金文大篆体,是我国古代秦朝时期一种刻写在钟鼎等铜器上的大篆体文字,后世,人们称之为金文大篆体字体。金文的来历,是因为秦统一之前,人们书写都用大篆,又因为当时大篆很多时候都用於钟鼎等铜器上,故名金文。金文是大篆的一种。中国古字体分为甲骨文、金文、隶书等,金文是比较古老的文字,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为了丰富电脑字体用字,以金文为基础,对金文中未出现的汉字,参考金文特点进行创造,又制作组成了的一款电脑用字体。
金文和篆的区别?
金文与大篆的区别是:
金文属于大篆的一种,广义上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
金文更象形,更简练。
大篆的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达到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1、字体所属: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广义上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大篆狭义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2、特点: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
大篆: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留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总称为?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都属于“古文字”。
古文字指的是古代的文字。在中国则特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还有蝌蚪文。
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甲骨文是目前见到的最早而且较系统、成熟的文字。
金文是铜器铭文的通称,古代的铜器多为钟鼎,所以也叫钟鼎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称为大篆。
先发明的大篆还是先发明的金文?
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稍后出现了金文,西周时演变成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统一六国文字,秦末出现隶书,西汉出现草书,东汉出现楷书和行书。甲骨文、金文、篆书笔画连续婉转,到了隶书的笔画变得横平竖直,成了纯粹的方块字,便于书写,成了古今汉字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