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先生的成就?
童第周是著名生物学家,后来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
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称号,号称中国克隆技术之父。
童第周的主要成就就在他系统地研究了脊索动物文昌鱼卵子发育的规律,精确地绘制了器官预定形成物质的分布图。
童第周小时候的故事?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
”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
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
”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童第周一定要争气全文?
《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
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
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
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
童第周再三请求,校长才勉强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每天天不这,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
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学习。
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了路灯,叫他进屋睡觉。
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看书。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差,数学还考了100分。
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
“一定要争气。
我并不比别人笨。
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
童第周28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
一起学习的还有从别的国家来的学生。
旧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同学。
童第周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几年来,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
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实验,需要熟练的技术,还需要耐心和细心。
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那位教授自己做了几年也没有成功。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做成功了。
那位教授兴奋地说:
“童第周真行!”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办。
童第周激动地想:
“一定要争气。
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
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办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