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的故事有哪些?
1、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2、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
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3、曾子杀彘
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
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有哪些?
你好,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
《一诺千金》
《曾参杀猪》
《李苦禅烧画》
《季札赠剑》
《破镜重圆》
《拾金不昧》
《一言九鼎》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退避三舍》
《完璧归赵》
守诚信与不守诚信的例子?
守诚信和不守诚信的例子:
1、“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参(曾子),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
“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
曾参说:
“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
2、“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可以体现诚信的故事有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赞扬了苏武面对威逼利诱忠心耿耿,不畏强权,忠贞不屈,爱国且不向挫折屈服低头的精神,尽忠守节,不辱使命。
体现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的历史故事是:
徙木为信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
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
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
“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金。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金(当时也把铜被叫做金,一金代表一斤铜,当时铜的价值很高),以表明他说到做到。
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