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忌属相怎么写告示(独山县结婚办酒送礼风俗)

结婚忌属相怎么写告示?

我们这里无论是结婚或者是为老人办丧事,都要提前几天请专门择日子的人,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并且问清楚关于属相的忌讳有哪些。

在办酒宴的那一天,同菜单等一同贴于墙上告知。

独山县结婚办酒送礼风俗?

送礼只是民间的一种习俗和一个人情往来的一个习惯而已,一般情况下,也要分对象来进行送礼,如果是你的至亲结婚的话,那么相对会送的比较多一点,如果是一般朋友的话,那么就根据大家送的标准,送400元或600都是可以的。

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的,送礼的多少!

无为这边订婚有什么风俗讲究?

订婚前先由媒人向双方父母说合,然后由男方送爆竹至女方家作为初步婚约,未送爆竹者先送庚帖亦可(俗称:

发八字。

所谓发八字,就是男、女双方的生辰之年、月、日、时、辰干支)。

有的先请先生算命看看男女双方的“八字”合不合后再订。

在“八字”没有大忌的情况下,再择日子向女方行过门礼,即给女方扯几件衣服,买几样头饰,配上几头(户)水礼(即:

鱼、肉、糖、酒及猪肚子、心肺六色礼,其中堂叔、母舅为四色礼,一般亲戚仅送鱼、肉两样),由媒人和男方长辈配好贴上红纸的担子,礼品上用红线、红纸、红布包扎,并要求人数要成双,处处不离糕和松柏,象征步步高和万年长青。

挑着担子送往女方的门上,燃放爆竹后女方以酒席宴请,称谓订婚酒。

通称“过门”,含南称“小过门”,含北称“送达号”,以示姑娘已经订了婆家。

县内“箩窝订婚”者较少,指腹为婚者罕见,青少年订婚者居多,先抱养童养媳而后再婚者十分之一上下,订好即娶者少见。

女方在接到男方送来的庚帖,随后又将女方的庚帖带往男方。

并把男方庚帖的上联抄在女方的庚上方(右方),并在下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俗称:

传庚送帖,发“八字”才成双对。

至此订婚的事宜才算结束。

从此男、女双方的父母就成了儿女亲家。

男女双方订婚后就算一对未婚夫妻,逢年过节男方都要向女方的父母及长辈拜年、送节。

双方家庭有红、白喜事都要作为正式亲眷到场行礼(行情)。

订婚后有的过三年五载,有的还要等个十年八年的,一般根据双方的年龄及家庭的经济情况再决定结婚的年月。

在男方的年龄、经济条件成熟后,想在当年迎娶时,在春天要送过门礼,并要接一次客(俗称:

接春酒),含南称“大过门”,主要是宴请女方的亲戚,但女方的父亲必须到场坐首席。

男方的主要亲眷也来陪客,这时男方的亲朋也要送贺礼,待到结婚时再行第二次贺礼。

含城、含北无此礼节,只到婚期前夕行一次大礼结束了事。

在接春酒(大过门)期前,先请算命先生选择喜日,一般的婚期都在农历的十冬腊月,腊月的日子不过二十,因为到了腊月二十三就要送灶准备过年了。

在接春酒时就要订好年内某月某日为婚期。

俗称“择日子”。

结婚前的中秋节,男方要向女方的亲戚送节礼,而这个节礼要按规矩办,女方的堂叔、母舅、姑爷(父)、姨父以及表兄、表姐等都要送份节礼。

民间称这个节礼叫“拖酥”。

收了这份“拖酥”礼的,都要准备给姑娘送嫁妆。

这一次拖酥礼品主要是:

鸭子、猪肉、糖、酒、月饼、鱼六色。

岳父家还要加桂圆、荔枝(以示婚姻圆满相互知己)等礼物。

也有“折干”的,即每份礼物一次包钱送去。

在送礼时,男方将择好的日子,用红纸写好,以红布包缮,由媒人陪着一道送至女方家,这样结婚的时日已经定夺,不可随意改动。

天津正月能订婚吗?

不订。

是“正月不娶,腊月不定”正月不能婚嫁,腊月不能订婚,否则夫妻不能白头到老。

结婚很少在旧历正月,订婚也很少在腊月,因正月娶媳妇主妨公婆,腊月订婚主克败婆家,所以有:"正不娶,腊不订"之谚。

但无论在何时迎娶,必须要选择一个好日子。

而且男家在选择好日子的前几日,一定要请媒人去女家,询明姑娘的"小日子"。

即月信日期暴在上半月或下半月,以便选定吉日,据说,若迎娶时适值新娘月信来潮,有"红马上床,家败人亡"之说,所以都很重视。

若新郎年幼,未入洞房之前,作父母的必谆谆告诫,勿行逾节,惟恐洞房之夜新娘即受孕,则所生之孩子,叫"迈门子",大不吉利。

因此"择日子"是非常重要的。

请灶神用什么供品拜?

祭灶所用的供品各不同,但突出甜和粘,如麦芽糖、枣、柿饼、糯米饼、枣糕等。

据说是让灶王爷吃了嘴甜,也有说是粘住他的嘴,叫他上天不好说坏话。

祭灶节,中国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过了二十三,中国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结婚忌属相怎么写告示(独山县结婚办酒送礼风俗)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