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简介

关于魏延简介的相关内容如下:

蜀汉大将魏延的简介

魏延

,字

文长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

魏延最早是荆州牧刘表手下的一个小将,不受重用,后来

刘备

被曹操击败,逃到荆州依附刘表,魏延在一次宴会上见到了刘备,刘备十分欣赏魏延。不久,刘表病逝,曹操抓住时机进攻荆州,新继任的刘琮差码年幼,听信蔡瑁绝庆模等人谗言,投降了曹操,于是魏延逃出了荆州,投靠长沙太守韩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于是刘备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很快刘备就打到了长沙,魏延知道韩玄难成大器,于是斩杀了韩玄,献出长沙城,投降了刘备。刚入刘备队伍时,魏延因为斩杀韩玄,

诸葛亮

认为他不够忠并缓诚,没有重用他,后来刘备入主西川,魏延屡立战功,显示了足够的忠诚,于是刘备提拔他做了牙门将军,后来他又跟着刘备攻克了成都。刘备立足西川后,决定重用魏延,他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都督和汉中太守,全军上下惊声一片。曹操知道刘备得了西川后,决定率军攻打汉中,魏延在汉中保卫战中屡破敌军,刘备又提拔魏延做了镇北将军。223年,刘备逝世,诸葛亮为了振兴蜀汉而率军北伐,魏延在北伐中多次做为先锋大将,屡立战功。特别是第一次北伐中,魏延献子午谷奇谋,突袭长安,魏国大将军夏侯楙弃城而逃,

刘禅

于是封魏延为大将军、长安都督和长安太守。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途中诸葛亮病危,他死前告诉杨仪,他死后,魏延掌握军权,必然谋反。不久,诸葛亮逝世,杨仪、

姜维

等人命大军撤退,魏延却要求率军北上,杨仪怒斥魏延,说一定要率大军撤退,魏延不听命令,率孤军北上,杨仪命王平、马岱率军拦截,魏延听到消息后,自知不妙,献出长安城,投降了魏国,

曹睿

让魏延驻守长安,抵御蜀军的反扑,结果王平、马岱真的率军进攻长安城,魏延兵少,寡不敌众,很快长安城失守,魏延正想逃回魏都洛阳,却在路上遭遇马岱的埋伏,被马岱一刀斩于马下。

三国魏延的简介

魏延出身和履历不详。《三国志·魏延传》说他是“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义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西北)属东汉荆州之南阳郡。所谓“部曲”,据《后汉书·百官一》云:“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可见,部裤渣曲本是汉代军队中三级编制的名称。东汉末年,以世家和豪族地主为社会基础的军阀割据形成,军阀采取“部曲”这种军事建制来组织自己的军队,于是部曲便成了豪强地主割据势力的私人武装。魏延以部曲身份随刘备入川,其地位虽然不高,但却是刘备军中的嫡系,而绝非降将(按:《三国演义》云魏延本是刘表部将,后杀韩玄,献长沙于刘备,完全是杜撰)。因其“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三国志》卷四十《魏延传》。

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刘备用法正之谋,举倾国之师,历时岁余从曹操手中夺得军事重镇汉中郡。至此,三国鼎立正式形成。刘备自称汉中王,表示与曹操分庭抗礼。不久,刘备返回成都,临行前“当得重将以镇汉川”同上。。为何刘备如此重视镇守汉中的大将人选呢?因为蜀汉的基本统治区域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汉中郡坐落在关中和巴蜀之间,属于两大区域交界的地带。蜀国为了保障自己根据地的安全,有必要将重兵部署在敌我接壤之处。

关于汉中的重要性,时人及后人多有论述。杨洪曾对诸葛亮云:“汉中则益中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三国志》卷四十一《杨洪传》。黄权亦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三国志》卷四十三《黄权传》。清人顾祖禹曰:“汉中府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曹魏若是占领汉中,将严重威胁巴蜀。如建安二十年,曹操平张鲁,“破汉中,蜀人震恐”,“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得安也”。《三国志》卷十四《刘晔传》注引《傅子》。蜀国如果据有此地,则不仅能够保障剑阁、成都之安全,更能使其作为北伐之基地。对蜀汉而言,汉中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荆州。基于此,刘备怎么能不作慎重考虑呢?刘备手下大将著名者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刘备对关羽最为倚重,但其镇守荆州,不可能调离原来的防区。赵云其时的主要职责为“掌内事”,即刘备以其“严重”而主管刘备的宫中之事。《三国志》卷三十六《赵云传》注引《云别传》。黄忠虽然勇猛,但毕竟年事已高。马超威名显赫,但因其是“羁旅归国”的降将,《三国志》卷四十《彭羕传》。刘备对其不甚信任。在此情况下,似乎镇守汉中的最佳人选非张飞莫属了。而且“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但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刘备置张飞情绪和全军议论于不顾,而破格任用魏延拆纯旦,这不仅反映了魏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反映了魏延深得刘备的信任。如果魏延“脑后有反骨”,焉能受此重任?

效仿刘邦当年登坛拜韩信为大将的故事,刘备在封魏延为汉中督时大会群臣,并且故意在宴会上当面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旅扰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威壮其言。”《三国志》卷四十《魏延传》。当然豪言壮语谁都会讲,那么魏延镇守汉中的实际功绩究竟如何呢?《三国志·姜维传》说:“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其制。”到了姜维守汉中,他认为魏延的军事部署,“虽合《周易》‘重门’之义”,但只能保证不丢土地,却不能大量杀伤敌人,于是他改变魏延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放弃汉中外围据点,将驻军撤守汉、乐二城,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到盆地内部的做法,并认为此乃“殄敌之术也”。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魏延简介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