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和汤圆的区别?
首先是做法的不同,汤圆是“包”出来的,元宵是“滚”出来的。
元宵是「滚」出来的,先做好馅料再裹上粉,是由内到外的;
而汤圆是「包」出来的,先搓好汤圆片再加入馅料,是由外及内的。
汤圆和元宵的区别?
一、做法不同
元宵是“滚”出来的。
做法是先做好馅料,分成小块,冷冻,然后准备一个斗,里面放上糯米粉,馅料上撒点水,放在糯米粉里滚,越滚越大,再撒点水,继续滚,重复操作四五次,元宵就完成了
汤圆是“包”出来的。
汤圆的做法类似饺子,不过不用擀皮。
糯米粉加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分成一个小小的团子,中间按一个洞,包入馅料,就是一个汤圆
二、馅料不同
因为元宵是“滚”出来的,所以馅料种类不多,偏硬,一般就是传统的豆沙、芝麻、花生等馅料。
否则,如果是软软的馅料,怎么滚?
汤圆就不同了,有甜有咸,花样繁多,馅料偏软。
有豆沙、黑芝麻、花生、巧克力、香芋、水果等,甚至还有肉馅儿,满满的江南风情
四、吃法不同
汤圆一般是煮着吃,近几年也有蒸着吃、炒着吃。
煮汤圆的时间比较短,因为汤圆是先吸水再包馅,所以煮出来的汤也比较轻。
而元宵是滚出来的,外面是干粉,入锅煮的时候再吸水,所以煮的时间较长,汤比较混。
元宵,除了煮着吃,还有炸着吃
汤圆和元宵有何区别?
一是做法不一样,汤圆是用糯米面做的皮,馅儿是用芝麻,核桃仁,糖,红枣,瓜子仁等等粉碎后做成馅儿。
像包饺子一样包起来圆成圆球。
元宵是用各种干果,糖,青红丝,冰糖等等做成一个个的圆球,先冰冻一下,拿出来上面沾上水,放在糯米面上滚,就成了元宵。
二是口感不一样。
汤圆软和,好煮熟的快,适合老人孩子吃。
元宵发硬煮的慢。
适合年轻人吃。
汤圆和元宵的区别是什么?
1.样貌不同。
它们的外观是不同的,他们相似,但并不代表他们相同。
元宵的外表呢,是浮着粉的,是元宵,看上去有一种垂坠感。
而汤圆外表是光滑无比的,就像一颗银白色的玛瑙球。
2.口感不同。
其次就是汤圆和元宵的口味也是不同的,元宵嚼起来呢非常的有嚼劲的,吃起来是也是QQ弹弹的口感,而汤圆则是软软糯糯的,是吃起来有一种粘牙的感觉。
怎样区分元宵与汤圆呢?
区别:
1、制作方式不同。
“元宵”是放好馅料后手工“摇”,使用的糯米粉是将糯米泡后再用石碾子磨制。
馅料是硬的,常常加入各种果料。
一般馅料会被切成小方块,然后沾点水,在满是干粉的笸箩里来回滚,直到所有的馅料都被裹住。
因为元宵表面也是干粉,下锅以后会混汤,吃起来也更有嚼劲。
而“汤圆”呢是用水磨湿粉包制出的。
先和面,然后做出圆形的剂子来,放小块馅料,再把面团抱紧。
糯米粉包制时能放入更多的油脂,馅料也不会出现大的颗粒果料,所以汤圆吃起来,口感软滑细腻。
2、外观不同。
元宵外观浮粉,汤圆外表光滑;
3、口感不同。
元宵嚼劲十足,汤圆软软糯糯;
4、汤水不同。
元宵汤水乳白色,汤圆汤水清澈。
因为二者的制作方法和用料都有所区别,因此在保存时间上完全不同。
元宵表面浮粉,外层糯米粉极易吸水受潮,最好不要超过两三天,要尽快使用。
汤圆保质期较长,可达到半年至一年,可以冷冻保存,随吃随取。
注意:
煮元宵和汤圆都应该开水下锅,同一方向略作搅动翻转,开锅后转小火,每开锅一次加一次冷水,大概两到三次即可。
凉水锅煮会煮破漏馅儿,影响口感和外观。
北方做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
比如机器制作元宵,拌好馅料,把馅块放入像打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机器开动后,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所以,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分变糊。
而南方的汤圆做饭,和包饺子类似。
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用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
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区别之一。
包汤圆的过程也像包饺子——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放入馅,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
汤圆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分,很粘,这些和元宵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