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六十甲子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多少年一循环?)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勇的介绍吧!
六十甲子纪年法?
古代六十甲子纪年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地支相配,从甲与子开始,每六十年为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法多少年一循环?
干支纪年法六十年一循环。因为用十个天干搭配十二个地支,得需要六个循环才能全部配完。每一个循环称为一旬,每一旬中剩余二个地支,称之为旬空。所以有甲子旬中戌亥空;甲戌旬中申酉空;甲申旬中午未空;甲午旬中辰巳空;甲辰旬中寅卯空;甲寅旬中子丑空。经过这六旬的搭配,才能形成不相重合的六十组干支组合,俗称六十花甲子。
天干地支纪年怎么转换?
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的第一种算法:
首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按照顺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的第二种算法:
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算年份公式?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纪年法的组合方式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配合,每个组合代表一年,60年为一个循环。
天干的计算方法是:年份减3,除以10所得的余数;地支的计算方法是:年份减3,除以12所得的余数。以2012年为例:天干为:(2012-3)➗10=200······9;地支为:(2012-3)➗12=167······5;对照天干地支表得出,2012年为壬辰年。
古时纪年法?
1、谥号纪年法。先秦时一般用王侯即位的年次前边加上谥号来纪年,如鲁隐公元年,齐醒公十年,秦穆公十五年等,这种纪年方法叫谥号纪年法或帝号纪年法。
2、年号纪年法。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使用年号“建元”,首创年号纪年法。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从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年,一直延续到清末,所不同的是汉至元朝,一个国王可以拥有许多年号,明清两代一个国君只有一个年号。如汉武帝建元元年,太初三年,天汉四年;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清圣祖玄烨六十一年。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共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
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意义?
天干地支纪年法具有文化意义,天干地支纪年每60年一个轮回,而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康熙”也不过维持了61年。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一中为一个月。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