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水平式日晷的制作方法?(日晷是谁发明的?)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彦的介绍吧!
水平式日晷的制作方法?
首先准备一个直径约15cm的圆纸板。
然后划一条通过圆心的直径做基准,将其中一个半圆用量角器每15度一分,将其等分成12份,将左边写上6时,右边写成18时,中间依次写上7-17时。
剪一个其中一个角是当地纬度的直角三角形,其斜边大约为12cm。
将这个三角纸板的长直角边垂直固定在一个平纸板上。
用牙签穿过刚才制作好的晷盘,然后将牙签的一端固定在直角三角板的斜边上,将晷盘上的12点方向朝上。
这样,一个简易的水平式日晷就制做好了
日晷是谁发明的?
“日晷”大约发明于汉代以前,是观测阳光投影方向的计时器。“壶漏”又称“漏壶”,大约发明于公元前五世纪。它是用漏水的方法,观测“刻箭”的昼夜计时器。圭表、日晷、漏壶等,在我国沿用了二三千年。
公元二世纪初,东汉科学家张衡制作的水力浑天仪上,就有机械转动的计时部分(详载《晋书·天文志》)每天规律地回转一周,以后汉末陆绩,吴国的王蕃、葛衡,南北朝时宋国的钱乐之,隋初的耿询都先后制造过带有计时装置的浑天仪。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张遂、梁令瓒等制造的水力浑天仪,宋人张思训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创制的水力浑天仪上计时部分都有所发展:宋哲宗元家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制造了水运仪象台。整座机构共有150多种机械零件,使浑仪、浑象和计时仪器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在计时器部分已有擒纵机构,相当近代机械钟表上的擒纵器或卡子,因此它在钟表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古代日晷的制作放方法?
日晷(gui),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太阳投影测日定时的一种计时仪器。我国早在春秋时代就用圭表来测定时刻了。但这种方法在一天里只能得到一个读数,仅可用于校正漏刻的快慢。后来发明了把时角坐标网通过表端投影到一个平面上,这样白天无论何时都能以太阳的影子得到时刻的读数,这就是所谓的日晷,或叫日规、日圭。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当表影指向正北的瞬间为正午。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勻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小学生制作的日晷图多少度?
日晷一圈12个时辰,午时和申时之间有未时,所以角度应该是56.25度
日晷的原理(越简单越好)(要快,加分)?
日晷的工作原理:太阳东升西落,它所照射的物休的影子也会随着移动。在古代人们通过对这个自然现象的观察,学会了计算时间,发现了日晷。
日晷,是最古老的、以日影测时的计时仪器,如今它已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日晷测时的文明古国之一。迄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石刻日晷乃西汉初年的遗物,距今已有约2200年的历史了。在我国众多的古代科技成就史,以日影测时原理制作并应用的日晷,可以说是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
日晷观察记录日记?
日晷观察日记可以写成日晷的制作以及使用方法,他是讲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