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什么是日晷仪?(圭臬和日晷有什么区别?)的相关内容,许多人不太了解,来看看小明的介绍吧!
什么是日晷仪?
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日晷名称是由“日”和“晷”两字组成。“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因此,所谓日晷,就是白天通过测日影定时间的仪器。
圭臬和日晷有什么区别?
区别是构造不同,作用不同。
一、构造不同
1、日晷
“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日晷石制的圆盘叫“晷面”,应根据当地纬度以一定倾角斜着摆放,使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
2、圭表
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
二、作用不同
1、日晷
日晷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可以根据晷针影子判断处于一天中的哪个时辰。
2、圭表
圭表一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由垂直竖立的“表”和水平的“圭”组成,通过正午太阳在圭面投影的长短来确定节气。
三年级日晷是什么?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光球层和色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日冕温度有100万摄氏度,粒子数密度为1015m^3。在高温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运动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粒子挣脱太阳的引力束缚,射向太阳的外围。形成太阳风。日冕发出的光比色球层的还要弱。日冕可分为内冕、中冕和外冕3层。内冕从色球顶部延伸到1.3倍太阳半径处;中冕从1.3倍太阳半径到2.3倍太阳半径,也有人把2.3倍太阳半径以内统称内冕,大于2.3倍太阳半径处称为外冕。